操作流程 | |
1.治疗前准备:检查各开关旋钮在指定位置,电流输出在零位,电极导线的插头牢固。 2.治疗操作: 1)接通电源,治疗仪预热2~3 分钟,按要求将电极放置于治疗部位; 2)间隙调节:按照治疗仪的输出功率、病灶部位的深度与患者的温热感觉调节,调整治疗部位电极与皮肤之间的间隙:微热量治疗时,小功率治疗仪浅作用时电极皮肤间隙为0.5~1cm,大功率治疗仪浅作用时电极皮肤间隙为3~4cm;无热量与温热量治疗时适当加大或减小间隙; 3)将输出档调至“治疗”档,人工或者自动调谐,输出时不论应用何级剂量,必须使仪器输出谐振; 4)治疗剂量按患者治疗时局部的温热感觉分为无热量、微热量、温热量、热量四级。 3.治疗结束:将输出档调回到零位,关闭高压与电源,取下电缆,移开电极。 | |
适应症 | 1.促进血液循环、消炎止痛:各种扭挫伤、肌筋膜炎、各种神经炎、颈腰椎病、各种关节损伤与疾病等; 2.兴奋神经肌肉:废用性肌萎缩、尿潴留、中枢神经和周围神经伤病所致运动功能障碍等; 3.软化瘢痕松解粘连:瘢痕与挛缩、浸润硬化与粘连、血肿机化、血栓性静脉炎、乳腺增生等。 |
禁忌症 | 出血倾向、金属异物局部、有心脏起搏器、心前区、孕妇腰腹部。含有低频成分的中频电疗需参照低频电疗法的禁忌证。 |
注意事项 | 1.治疗前:需将治疗中的正常感觉和可能的异常感觉告知患者,使患者更好地配合治疗。皮肤微细损伤局部可用绝缘衬垫后使用中频电疗法。 2.治疗中:局部感觉障碍区域治疗时,需采用小剂量谨慎治疗。电极需有良好固定,保证治疗过程中电极不滑落。干扰电治疗时,保证病变部位处于两路或多路电流交叉的中心。详细参考各种仪器的说明及操作注意事项。 |
不良事件处理预案 | 如治疗后后出现治疗部位发红,无需处理,可自行吸收。如出现电灼伤致治疗部位出现凹陷,可用烧伤酊涂抹,必要时配合紫外线及红外线治疗;若出现水泡,可用消毒的毫针刺破水泡,放出水液,或用注射针抽出水液,再涂以烧伤酊,覆盖消毒纱布 |
操作场所条件 | 理疗室、理疗床、治疗车(中频治疗机,根据治疗需要选择具有相关波形和参数的中频电疗机、等幅中频、音频电、立体动态干扰电、电脑中频等),理疗电极、衬垫、沙袋、绷带、塑料纸、手消等 |